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从秦创原“总窗口” 看西咸“硬实力”

三秦都市报2021-08-24 08:23

不久前,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西咸新区举行,卢秉恒院士、蒋庄德院士、张平祥院士成为首批顾问,宝鸡市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咸新区签订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围绕高端智能齿轮装备、钛及钛合金等产业签订了一批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距离签约仪式现场不到10公里的地方——沣西新城秦创原小米生态链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生宋纪元和他的团队研发的第三代球形机器人,能急刹车,能自主转弯、爬坡、越障,还能下水,水陆两栖通用,正在渭南一家天然气企业试点应用,执行管廊巡检任务。

上述两个事例,掀开西咸新区科技创新硬实力精彩的同时,也让秦创原——这个共同的关键词更引人注目。从成立之初,“秦创原”三个字便刻在了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以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紧紧围绕西咸新区的总窗口定位,肩负起了为核心技术“解卡”的使命和责任,让产业参与科技创新、承接成果转化的“关节点”更加灵活顺畅,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齿轮在这里转出新速度。

“解卡”核心技术

走向“科创特区”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

7月19日,“看项目找差距比质量促发展”陕西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走进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项目。作为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该项目打造以芯之潮、芯之梦、芯之核、芯之光为主线的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实现陕西的集成电路产业从“聚合”到“聚变”的升级。

牵头实施一批“卡脖子”技术研发项目,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已成为西咸新区作为总窗口的最重要任务。

2021年以来,西咸新区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高端机床、激光加工、北斗应用、汽车电子5个方向产业链研究。一个个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科技研发平台、数字经济、人居环境与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的项目进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并落地西咸新区——陕西世和安全应急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5G+AI线上执法和互联网+监管大数据分析系统,能有效规范执法,防范化解政企重大风险,已在省内外多家政企单位应用;西咸新区中科分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基因工程的细胞新药,对肝病、糖尿病等有特殊疗效,已进入最后临床试验阶段……

在中国科协公布的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名单中,西咸新区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肩负起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先行先试的使命。

西咸新区不仅肩负起了为核心技术“解卡”的使命和责任,也拥有了突破技术“卡点”的资源和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让西咸新区正在从陕西省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特区”走向全国关注的“科创特区”。秦创原,更是为原始创新搭建了最佳适生环境。

润滑转化“关节点”

加速“两链融合”

陕西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市场主导、政府主推,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企业是参与科技创新、承接成果转化的“关节点”。而只有“关节点”灵活,才能确保科技创新转化全链条的顺畅,才能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齿轮转得快。西咸新区一直致力于构建创新与应用无缝接轨、研发与转化顺畅对接的“两链融合”。

半个月前,秦创原科技成果与应用产业对接会上,小米生态链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宣布开业,并现场与陕西绿电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社区助老伴行机器人等项目进行了入驻签约仪式。

1个多月前,中国电子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刚签约落户西咸新区。该项目总投资30亿元,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布局软硬件研发、数字经济及相关智能网联等研发及应用产业,建成后将形成3000人规模的中国电子研发中心、100余家生态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区,引入软硬件及技术服务工程师约1.5万人,5年内年产值将超70亿元。

截至目前,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集齐了延长石油、陕西电子信息集团、陕汽控股、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陕煤集团等省属国企,设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联合创新中心、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技融双驱创新中心等子平台。

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共新增科技型企业120家、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并注册企业68个,新引入孵化器8家、专业服务机构38个,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21家,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认定条件。

打造中国科创领域的“新高地”,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遵循着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的路径,科技创新的聚集度、活跃度和开放度有了质的飞跃。开放、创新、改革、发展的燎原之势,正在秦创原点燃!(记者 周婷婷)

    栏目排行

    全站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