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线上线下呈现艺术盛宴 让百姓舞台流光溢彩 西安文艺“秋收”不“秋歇”

曲江新区管委会2022-10-14 16:18

“今天看得尽兴了,咱明天接着线上聚!”10月12日上午,西演·西安三意社新编秦腔历史大戏《司马迁》的云端直播,拉开了这家百年剧社为期10天的惠民演出序幕,网络直播间中,来自城市四方的戏迷边看边议论,氛围热火朝天。

新作亮相、大戏连台、惠民开启……春华秋实,历经近一年创作与排演“耕耘”,每年的金秋时节都可谓西安“艺术高光季”,今年,古城舞台艺术硕果如期“成熟”,等待文艺爱好者们的采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线上线下呈现丰盈艺术盛宴之余,西安文艺人同样在用不停步的探索与创新,共同勾勒出流光溢彩的奋进之秋。

新作与“成长”并轨 在“行”与“思”中找准开拓轨迹

国庆长假,看场好戏——10月4日晚的西安易俗大剧院,伴随着紧密欢快的锣鼓点,“群猴”腾跃在舞台上,映入人们眼前,个个顽皮可爱,让人抚掌叫好。这是由西安市文旅局主办,西演·青年团承办的“国韵秦风·十一秦腔展演”的第四场演出,也是西演·青年团全体师生最新教学成果——《美猴王》的首次正式华彩亮相。

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里,美猴王的故事最为人们熟知,在中国戏曲武戏中,猴戏也是最为精彩的精华之一。但另一方面,猴戏也以“难演难练”闻名,因为其以“打”为主,人物众多,无论对主角美猴王,还是神将、罗汉等配戏演员,都有着极高的功底要求。因此,近年来,戏曲界学猴戏、演猴戏的演员日趋减少,猴戏一度面临着失传困境,令人担忧。

西演·青年团团长何红星告诉记者,西演·青年团是我市一支年轻的秦腔“生力军”。今年排演《美猴王》,正是希望在“行”与“思”中,以戏带功,“让新作与新一代秦腔演员的成长‘并轨’,传承赓续秦腔艺术的同时,全方位激活秦腔艺术的青春活力。”为此,除了举全团之力上阵,本次新剧排演还特邀了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武生名家张四全担任现场导演。

在逾半年的学习排练中,青年团师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当这部作品正式亮相舞台,让人惊艳——整个舞台简洁大气,视觉美感突出,人物造型灵动新颖,武打设计热闹惊险,翻扑、对打、跟头……演员们默契配合,凭借着精彩绝伦的武戏程式和技艺,将孙悟空和各路人物斗法嬉戏的生动情节,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舞台上。演出当晚,这部全青春阵容的秦腔大戏,赢得了现场观众数十次的掌声和喝彩。

敢于创新、敢于成长、敢于挑战,通过一次次勇敢的艺术实践,才能够让文艺创作一次次越过藩篱,爆发出巨大的艺术生命力——近年,西安文艺舞台作品繁荣,气象蓬勃,正离不开艺术创作者们的如斯理念。同样在今秋,在这样的理念下,西演·西安儿艺的两部儿童剧作品创作已“箭在弦上”,期待与小朋友们相见。

记者从西安儿艺了解到,两部作品中,儿童剧《我和大圣的一天》以传统人物形象孙悟空为创作灵感,致敬生活中的平凡英雄,利用沉浸式体验方式,兼顾人文性、趣味性以及先锋性,是西安儿艺全新领域的一次探索与尝试。而儿童剧《摘星星的孩子》紧贴时代脉搏,以培育儿童科技梦想与追梦精神为主题,是一部将航天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创新儿童剧作。“锚定时代坐标,从现实生活深处提炼美感与诗意,我们希望用这样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为大小观众,提供智趣相融的心灵启迪。”西安儿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迭代与打磨同步

经典新生 精品更有“观众缘”

金秋古城的文艺新品,不仅有创新之作,同样有对传统艺术抢救性排演的全新呈现。如已由西演·西安市豫剧团排演完成,不日将亮相的豫剧陈派经典《黄金婵》,就是其中之一。

豫剧《黄金婵》是“豫剧皇后”——豫剧陈派创始人陈素真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姚刚征南》总结加工、整理改编,形成的一部具有独特陈派风格的保留剧目。全剧以东汉初年,黄金婵忠贞爱国为故事背景,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家国情怀。

掸去蒙在经典之上的岁月尘埃,摆在当代文艺人眼前最重要的难题,就是如何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让它被今日观众接受、喜爱。记者从西安市豫剧团了解到,此次《黄金婵》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担纲主演,并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了“移步不换形”的传承创新——在保留传统的固定程式时,极大提升了剧目的趣味性,例如《黄金婵》中每场武戏,即便程式相同,也能在巧妙的设计下做到表演毫无重复,极大地增强了这部戏的观赏性。此外,剧目还采用了空间压缩法,在保证剧目完整的前提下进行精简,缩短全剧时长,更能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

除了《黄金婵》,西安两家百年秦腔剧社——西演·西安易俗社和西演·西安三意社,今年对于经典作品的拾珍复排也正进入关键时期。10月10日,当记者步入西安三意社的排练场里,秦腔传统剧目《九江口》正作为该社备战第三届陕西戏剧奖的剧目,在如火如荼的排练中。西安三意社总经理助理刘戈兵介绍,三意社全体演职人员对于这部生、净、旦,唱、做、打并重戏,在排练中付出了大量心力,“大家都希望早日在打磨中,让经典新生,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虽然这几天天气降温,但每每排练,演员们头上都冒着热气,衣服也被汗水打湿贴在了身上”。

西安易俗社打造的复排作品,则有传统剧目《湖阳春梦》,以及青春版《夺锦楼》。其中,《湖阳春梦》为上世纪80年代易俗社创编的精品喜剧,全剧主配演一共只有十余人,但凭借紧凑精巧、幽默诙谐的剧情,成为当年以传统戏曲手法编导新剧的成功典范,口碑满满。记者了解到,此次复排,该剧将进一步加强优势特点,以期博得当代“观众缘”。

文艺与街区“互加好友”

破圈绽放舞台时尚新光彩

老与新的相互碰撞,重塑着城市文艺气质,全方位展现西安这座古都在新时代的开放包容。伴随前期不断的尝试、磨合与探索,西安文艺院团,也在这个秋日绽放出文旅融合的时尚新光彩。

今年中秋,西演·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走进易俗社文化街区,带来了精彩的极限艺术表演,台下观众掌声、喝彩声不断——事实上,这只是这个全国闻名的杂技院团,紧抓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积极开拓演出新市场的“窗口”之一。

今年以来,战士战旗杂技团的演职人员们创新演出模式,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老菜场市井文化创业街区、易俗文化街区、西安大融城以及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等古城新地标中,持续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当让人惊叹的技艺绝活就在身边上演,引发大众热议的同时,形成了显著的文旅融合口碑效果。

除了街区中的“迷你演出”,这支西安“杂技天团”同样与白鹿原影视城景区携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出全新文旅融合演艺项目《战秀》。相关负责人介绍,《战秀》是一次大胆的实验性的探索,作为立足于文旅演艺市场的创新项目,现场观众以“拆盲盒” 的形式层层解锁节目,沉浸式感受过去只能在电视或剧院才能看到的高水平极限艺术。

当文艺与街区“互加好友”,杂技艺术呈现有了新方式、新空间,属于舞台的精彩,则从剧院氤氲到大街小巷。“我们希望把高超、惊险的杂技艺术和本土地域文化、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文艺院团事业提供灵感来源和改革创新的平台,通过文艺的繁荣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战士战旗杂技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俯下身”与“走出去”相伴

文艺花开百姓中 芬芳五湖四海间

艺术是从生活中萃取出来的,火热的生活赋予了时代舞台文艺以经典品格和精神深度。也正因此,纵使时光在变,流行在变,属于西安的文艺质感里,永远不变的是“走进人民”的艺术肌底。每每秋日来临,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都会在古城开启,让人民尽享文艺“丰收”的硕果。

10月12日,西安三意社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司马迁》和秦腔传统剧《清风亭》在曲江演艺大厦鸣锣开演,现场没有一位观众,但在对演出进行直播的网络直播间的评论区里,却有万余名观众拥入,火爆非常,“太经典了,泪奔!”“李康定和杨力唱得真好,经典就是经典!”

“我们这次惠民演出,安排了《司马迁》《清风亭》《安国夫人》《法门寺》四部传统大戏,原本计划在10月12日—10月21日在曲江演艺大厦连演20场,但受疫情影响,线下演出目前无法正常进行。”西安三意社社长侯红琴告诉记者,大家并没有因此放弃,“在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将这次惠民演出,改为网络平台免费直播。多机位配合,近三十人的乐队现场伴奏,仍然是10天,仍然是20场,而且要以高品质的直播质量,让戏迷观众欣赏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不约而同,西安易俗社也正在筹备金秋的惠民演出。记者了解到,在本月底,西安易俗社将为戏迷带来《翰墨缘》《夺锦楼》《忠义侠》《庶民情缘》《劳模刘西有》等20场演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俯下身”的演出,让本土观众尽享文艺硕果,“走出去”的演出,则在金秋,让西安文艺花开的芬芳撒播到大江南北,惠及五湖四海观众。

除了西演·西安歌舞剧院的舞剧《门》即将走出西安,在多地上演,记者从西安儿艺了解到,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儿童剧《火印》《二十四个奶奶》即将走进甘肃、宁夏等地,让更多的孩子在艺术中传承红色基因和传统文化,在美育中体悟家国情怀;2022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二十四个奶奶》港澳地区巡演交流项目将走进港澳,带领港澳儿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该剧还即将赴南京参加中国剧协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

来自古都西安的好作品在全国舞台绽放出绚烂花朵,这样的例子层见叠出。从9月3日至9月23日,西演·西安话剧院话剧《四川好人》全国巡演,途经淮安、常州、昆山、张家港、宜兴等8座城市,为近万名观众留下了“好人”印象。

秋代表着收获,秋同样是又一个播种与新生的季节,当诞生在西安的一部部文艺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展示古城文化,擦亮“西安文艺”新名片,属于西安文艺的更大舞台正等待被开拓,迎接更美好的华美篇章。

    栏目排行

    全站排行